本報7月1日訊(記者 周勇軍 李寒露)6月26日,記者在常德城區看到,穿城而過的穿紫河與柳葉湖、沅江連通工程正在有序推進,而橫跨該河的武陵橋、穿紫橋、七里橋、柏園橋提質擴建也在抓緊施工。這是常德市著力提高城市承載能力,打造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的一個縮影。
  近年來,常德市把“桃花源”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,努力打造“桃花源里的城市”。特別是去年以來,該市把推進城市提質“三改四化”(路改、水改、棚改和美化等)作為“新常德新創業”開篇之作,通過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,增強城市承載能力,塑造以水為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,讓城市宜居宜業,讓百姓生活幸福。
  在城市道路提質改造中,常德市著眼長遠,將地下管網建設視為“良心工程”來抓,並構築皂果路、洞庭大道南北、東西兩條軸線,敞開蘆狄山東大門、河洑山西大門、德山南大門等7個出城口,通過80餘公里繞城高速圈,實現與各縣城快速互通。在城市水系治理中,與歐盟漢諾威水協合作,用“海綿體城市”理念對城區水系進行生態治理,在“水安、水凈、水流”基礎上,實現“水親、水游”,把常德城區打造成令人心曠神怡的“水城”。在棚戶區改造中,把提質升級和完善配套有機結合,實現“改造一片,激活一片”,併在穿紫河畔恢復麻陽街、大河街等遺跡,增強市民城市記憶。
  從去年7月開始,常德市開展了以桿線入地、地下管網改造、提高通行能力、提質改造路面為主要內容的“路改”大會戰。僅用180天,完成了42條城市主次幹道和165條小街小巷綜合改造。同時,啟動棚改整體搬遷型項目53個、維修完善型項目10個,改造面積達53.5萬平方米;實施新建及改造泵站、水系治理及生態景觀建設、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等6大“水改”項目。對武陵大道及兩側、白馬湖及柳葉湖周邊170棟樓宇,進行了美化、亮化;數字城管、智能交通、安全防控3大系統也進入實質性建設。
  常德市通過城市提質,延續了城市歷史文脈,讓市民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,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數。  (原標題:常德 傾情抒寫“新桃花源記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l84wllz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