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都訊 “高校科技界滋生和蔓延一種‘官本位化’的傾向,學術職務選拔、職稱評選依據不是學術貢獻的大小,而是‘官階’的高低。高校行政官員壟斷學術評獎、干預科研資源分配,學術組織和學術成果都體現出‘官本位’思想。”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竇亞萍呼籲高校科技人才去“官本位化”,準備將相關提案上交省政協大會。
  2009年新增中科院院士,八成現任官員
  2009年新增選的35名中科院院士,八成為高校、研究機構、大型國企業的現任官員;2010年教育部評出第五屆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,不帶任何“長”的一線教師只有一成;2011年的973項目中,剔除官員和海歸,本土培養和成長的專家同樣不到一成……提案援引近年公開媒體報道,直指高校科技人才“官本位化”敗壞學術風氣,行政權力干預學術領域,使高校學術獨立性逐步喪失,影響高校科技創新發展,更引發學術腐敗。
  提案建議,改革大學基層學術組織的權力結構,學院一級實行“教授委員會集體決策制”,涉及學術問題以及人、財、物等重大事項的決定權必須經教授委員會集體討論並經投票決定。
  規範管理和專業技術“雙肩挑”崗位
  此外,用文件形式規範管理和專業技術“雙肩挑”崗位,合理制定科研資源分配、學術評獎及人才工程計劃的申請對象及範圍,要面向一線科研人員,對行政人員採取限額申報或不列入遴選範圍的辦法。逐步減少乃至取消國家級評審和科技獎勵項目,代之以知識產權保護制度(主要是專利制度),從機構、項目、人員等方面實現社會化,同時實現科研評估的專業化的全方位監督。
  竇亞萍坦言,建議措施觸及很多人的利益,可能無法一下子實施,但要逐步實現高校科研人才從行政崗位退出,讓科研的歸科研,行政的歸行政,將資源更多流向一線科研人員。她呼籲更多進行頂層設計,健全監督和約束制度,“首先是引起全社會的重視。”  (原標題:高校科技人才要去“官本位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l84wllz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